了解检测头在物体检测中的关键作用,完善特征图,精确定位物体位置和类别。
检测头是物体检测架构中的一个关键组件,负责对图像或视频中物体的存在、位置和类别进行最终预测。它位于神经网络的末端,接收由模型的骨干和颈部生成的经过处理的特征图,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输出。具体来说,检测头主要执行两项任务:将潜在物体划分为预定义的类别(如 "汽车"、"人"、"狗"),并进行回归以预测包围每个检测到的物体的边界框的确切坐标。
在用于物体检测的典型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输入图像会经过一系列层。初始层(骨干层)提取边缘和纹理等低级特征,而更深的层则捕捉更复杂的模式。检测头是合成这些高级特征的最后阶段,以产生所需的输出。
检测头的设计是区分各种物体检测模型的关键因素。有些检测头的设计追求速度,因此适合在边缘设备上进行实时推理,而另一些检测头则为实现最高精度而进行了优化。检测模型的性能(通常用平均精度(mAP)等指标来衡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检测头有效性的影响。您可以探索模型比较,了解不同架构的性能表现。
现代深度学习在检测头设计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基于锚的 检测头和无锚检测头之间的区别尤为重要。
这些组件的开发依赖于PyTorch和TensorFlow 等强大的框架,它们提供了构建和训练自定义模型的工具。Ultralytics HUB等平台进一步简化了这一过程。
检测头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众多基于物体检测的人工智能应用的性能。
YOLOv8等模型中的复杂检测头是在COCO等大型基准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以确保在各种任务和场景中都能发挥高性能。最终输出结果通常会使用非最大抑制 (NMS)等技术进行改进,以过滤掉多余的检测结果。要想获得更深入的知识,Coursera和DeepLearning.AI等提供商的在线课程可提供全面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