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锚点盒如何实现基于锚点的物体检测、分类先验、回归和 NMS,并应用于自动驾驶和零售业。
锚点框是许多基于锚点的物体检测模型的基础组件,是一组预定义的具有特定高度和宽度的参考框。这些方框可作为图像中物体潜在位置和比例的先验或有根据的猜测。模型不会盲目地搜索物体,而是将这些锚点作为起点,预测偏移量,以完善其位置和大小,从而与实际物体相匹配。这种方法将复杂的物体定位任务转化为一个更易处理的回归问题,即模型学会调整这些模板,而不是从头开始生成方框。
其核心机制是在图像的不同位置铺设密集的锚点网格。在每个位置,都使用了不同比例和长宽比的多个锚点,以确保能有效检测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检测器的主干系统首先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图。然后,检测头利用这些特征为每个锚点框执行两项任务:
在训练过程中,该模型使用交集大于联合(IoU)等指标来确定哪些锚点框与地面实况对象最为匹配。预测完成后,会应用一个名为 "非最大值抑制"(NMS)的后处理步骤,以消除同一对象的多余和重叠锚点。
必须将锚框与计算机视觉中的相关术语区分开来:
锚点盒的结构化方法使其在对象具有可预测形状和大小的情况下非常有效。
这些模型通常使用PyTorch和TensorFlow 等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开发。对于继续学习,DeepLearning.AI等平台提供了有关计算机视觉基础的综合课程。